【文章來源】:
http://rainyview.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http://rainyview.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作者介紹】
※家庭
※求學
1920年8月,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
1921年4月,以芾甘為筆名發表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
※生活與寫作經歷
1929年回國,在1928年10月,以巴金為筆名發表譯著《托洛斯基的托爾斯泰論》,為此筆名最早見於報刊的文章。
1934年11月赴日本留學,1935年8月回國。
1936年8月,巴金在上海應約與通信半年的15歲小讀者蕭珊(原名陳蘊珍)見面認識。兩人開始了8年之戀。
1944年5月1日,巴金和蕭珊結婚。從此相濡以沫28年從未吵過一次架。
1945年12月,長女李小林(小名國煩)出生於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後,巴金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
1949年7月,中共在北平市召開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巴金當選文聯常委。
1960年8月,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
1972年8月13日,妻子蕭珊罹患直腸癌過世。
※文學作品成就
1984年5月,被國際筆會第47屆大會推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0月獲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3年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榮譽稱號。巴金對中國很有愛心,希望像龔自珍一樣「化作春泥更護花」,使中國繼續成長。他為自己在文革時做了順民感到內疚,認為談論文革是要警惕我們自己,警告不要再搞偶像崇拜和強調要說真話,認為新文學能鼓舞精神,寄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很大期望。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作品久被翻譯成各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