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林海音《金鯉魚的百襉裙》

 文章來源
http://rainyview.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html

林海音 的圖片結果 














【作者介紹】


※家庭
   林海音(1918428日-2001121日),原名林含英,出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新竹州竹南郡頭分街(今苗栗縣頭鎮),4前居住在母親故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今新北市板橋區),後遷居北京至成年 。1931年,父親在林海音13時病逝於車單三條的日華同仁醫院,剩下與母親一起照顧四位妹妹秀英、燕珠、燕瑛、燕和兩位弟弟。

※求學
     1925年進入廠甸小學就讀。初三的時候, 北京國立藝專戲劇系的同學排演小仲馬的《茶 花女》,並邀請林海音飾演茶花女的女僕納寧 娜。在春明女子中學就讀時,喜歡上文學。中 學畢業後投考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求學期間積 極參與排球隊。林海音因運動而結識了當時 《世界日報》的編輯。 

※生活與寫作經
     林海音是臺灣文學作家、編輯,提攜了大量台灣的文學青年。成名作為小《城南舊事》。身為編輯的林海音,除了致力於發掘優秀的寫作人才並鼓勵停筆多年的日據時期作家重新寫作,同時也曾受聘於省教育廳及國立編譯館編輯兒童讀物與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於語文教育上貢獻許多。而身為作家的林海音除了寫小外,有創作散文、兒童文學等。也在1967年創立《純文學》月刊,隔年創立《純文學》出版社,堪稱我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四十餘年來,林海音與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從事編輯、寫作、出版三項工作,從未間斷,對台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深具影響。
    1935年,林海音進入《世界日報》工作,負責採訪文教及婦女新聞
   19495月,林海音開始擔任國語日報編輯。同年12月主編國語日報週末版(至195510月)。195311月受聘為聯合報副刊主編。1956年擔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教師。195711月擔任《文星》雜誌的文學編輯(至196110月)。1964年受聘於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擔任第一任文學編輯,從此將筆頭拓展至兒童文學。19644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四個月。19671月創純文學月刊並擔任發行人及主編,隔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1970年加入國立編輯館國小國語課編審委員會,主稿一、二年級之國語課本(至1996年)。 

  2001年辭世於台北振興醫院,終年83

※文學作品成就
       在從事新聞工作的這段期間,林海音也創作了許多的文學作品。1950年發表了第一篇小爸爸不在家》、1953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樹》、1959年出版了第一本長篇小《曉雲》等。一直以來,林海音從事新聞工作,但心中夢想的新聞寫作是要將各方面的事情都誠實的記下來,不過漸漸的,認為新聞工作不能加入主觀見解,而對於一成不變的採訪和記工作不再滿足,也因此開始了的寫作生涯。除此之外,林海音的寫作理念和所欽佩的前輩女作家凌叔華非常接近。

       的創作範圍極廣,包含了小、散文、廣播、兒童文學、雜文和文學評論等。而作品筆下的主角多為所見聞的舊時代封建女性及身邊的人。雖然所寫的故事劇情多半較為傷感,卻真實刻畫出社會的現實及對人性的描寫。

    林海音的作品中並不會出現拗口難的詞彙,原因正是在於率真坦然表達的個性,融入進作品中,希望讀者在讀時能更體會筆下的人物。


      【作      業】
      找出文句並造句

※逸事
文句:常常帶來宮中逸事,都不是外面能知道的。
造句:許多傳奇小多由逸事編撰而成。

※餘蔭ㄩˊ ㄧㄣˋ
文句:可是皇室的餘蔭ㄩˊ ㄧㄣˋ,也還給帶來了許多幸運。
造句:這輩子可以過上這種日子,可能是上輩子做好事的餘蔭。

※納悶ㄋㄚˋ ㄇㄣ
文句:很納悶ㄋㄚˋ ㄇㄣˋ。可是仍然笑臉迎人地依照了金鯉魚所設計的花樣——繡個滿幅喜鵲登梅。答應工半個月做好。
造句:這件殺人案,沒有任何的線索,讓刑事局長真納悶。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文章來源

林徽因 的圖片結果
【作者介紹】

家庭

                林徽因1904610日-195541日),原名林徽音,1904610日,林徽因出生於中國浙江杭州陸家巷,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她是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她也是民國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十五年進士,曾資助蔣百里赴日本留學。其父林長民是學者,其叔林天民是宣統二年進士,其堂叔林覺民林尹民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堂叔林君顏為國民黨少將。母何雪媛。其弟林恆是中國空軍,於1941314日成都雙流空戰殉國。與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從誡為現代中國環保運動人士,女梁再冰曾任新華社記者。其侄女林瓔是美國建築師,為首都華盛頓越戰紀念碑設計者。 


求學

         1916年於培華女子中學讀書。1918年認識梁啓超之子梁思成1920年和父親林長民一起赴倫敦生活,開始對建築感興趣,並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學習建築。同年10月,與徐志摩初次相遇。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由於當時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只得到美術學士學位;但畢業時獲得優異成績。 


生活與寫作經歷  
          1925年與聞一多梁實秋梁思成等籌建「中華戲劇改進社」,參加演出,交流戲劇藝術。

         1928年與梁思成結婚。夫婦一起考察多處古代建築,和詩人徐志摩、作家沈從文、學者金岳霖都保持了很好的友誼,創作詩歌小說散文、話劇劇本等著作多篇,時人稱為「才女」。



          1949年,北平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前夕,林徽因與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與中共高層商談,確保北京古城的建築完整不受戰火波及,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最後北平地區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後,林徽因受聘為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同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林徽因獲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組成員,曾帶領清華大學設計組提出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組成的國徽草案。後與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員參與修正了中央美院張仃方案的建築圖案與色彩,       時年林徽因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欠佳,仍然繼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工作,除參與設計國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成員,設計了紀念碑底座和花環圖案。195541日因肺結核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43日,林徽因追悼會在北京市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多位親朋好友出席其追悼會。悼詞來自清華好友錢端升教授,輓聯中較為出名的來自好友金岳霖教授:「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之後林徽因遺體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緊鄰比自己早一年逝世的小叔梁思永之墓。她的墓碑為其親自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環刻樣,她的墓也是八寶山革命公墓里被祭掃最多的。  


文學作品成就

 ˙《林徽因講建築》,南粵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其子梁從誡編選《林徽因文集》
˙梁從誡2000《林徽音建築文集》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繁體)
˙陳學勇2005《林徽因文存(建築)》四川文藝出版社。 

陳若曦《晶晶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