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武昌起義

文章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6%E6%98%8C%E8%B5%B7%E4%B9%89

 
大綱

武昌起義是19111010日(農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軍等力量在中國武漢武昌發生的兵變:旨在推翻清朝統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原因

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再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畫在19111016日發動革命。但109日事跡敗露,導致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處死,新軍中的黨人害怕被追究,躁動不安,1010間黨人金兆龍程定國因為偶發事件槍排長,釀成變故,熊秉坤蔡濟民醒漢等革命黨領導人於是先發制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瑞澂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過程

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創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激進革命主張被更多志士仁人認同。19007月,譚嗣同的摯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擬在長江沿岸武漢等五地同時發動勤王起義。事敗,唐才常12位起義領導人在漢口被捕,在武昌紫陽湖畔被斬首。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年僅3的宣統皇帝溥儀繼位,其父成為攝政王19115月,清政府公布的閣名單中滿人有九名,漢族有四名。被稱為「皇族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同年5月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漢、川漢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又未能解決如何補償民間損失,遂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並成立「保路同志會」,其中四川最為激烈。清廷急調動湖北新軍入四川鎮壓,導致湖北兵力空,故革命黨人決定發動起義。

南湖兵變

就在革命黨人924日聯席會議當天,駐紮在南湖的八鎮炮標三營有幾個士兵退伍,炮標士兵孟華臣(共進會代表)備了酒菜,飲酒猜拳,為之送行。日的劉排長過來干,雙方發生爭執。管帶來傳孟華臣等跪下,重責軍棍。士兵搶了軍械,將營部爛,管帶倉皇逃竄。孟華臣等從軍械房出兩尊大炮,可惜沒有彈藥。前來鎮壓的騎兵到,兵變士兵四下逃竄。

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開始加強警戒,湖廣總督瑞澂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嚴禁以各種名義「會餐」,軍營中秋聯歡會,提前一天舉行。戒嚴時期除勤士兵可允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一律收,集中保管。外,928日湖南共進會領導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因此,起義日期推遲到1016日。

109日早上,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和印信等,拘捕劉同、李淑卿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劉公、孫武逃入漢口法租界。湖廣總督瑞澂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起義軍事總指揮蔣翊武為免起義計劃受到破壞,決定立即於10912時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武昌城戒備森嚴,負責向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的鄧玉麟因途中艱辛,直到深夜12點過後才到南湖炮隊,此時士兵們都已經入睡,無法動員,營代表徐萬年只好臨時決定推遲起義。由於劉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號(張廷輔家)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彭楚藩劉復基85號被捕,蔣翊武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外還有張廷輔、陳宏誥牟鴻勛30餘人被捕,109日起義計劃落空。1010日晨瑞澂下令,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斬首

1010日白天,清軍警大肆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下令新軍官兵一概不得出營,並勸諭黨人自首

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的鮮血,澆劇了革命烈火,革命黨人矢志報仇,決心死一戰。1010日傍6點左右,駐守武昌城北門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協炮11營輜重隊士兵李鵬升,點燃草料庫,舉火為號,發動起義,臨近的工程隊也點火響應,起義士兵向武昌城楚望台軍械庫進發。

1010七時許,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二排哨長(即今日長)夜,發現多人不在營中,又看見棚正目(即今日長)金兆龍、士兵程定國正抱著、且取出一盒子彈,仰臥睡覺,就厲聲問道:「爾謀反耶?」金兆龍對陶哨長不滿,罵道:「反!反!即反矣!」陶聖大怒,掌摑金兆龍,金兆龍還,並和陶打,陶聖武藝較高,上風,將金兆龍壓制,程定國過來忙,以槍托舉槍將陶傷,待陶倒地,背後開槍打中陶,前隊隊官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先後來彈壓,相繼被程定國斃。軍營大亂。這時第八營正目(長)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集合,正式宣布起義,向楚望台進發。武昌城的第十五協29標的蔡濟民30標的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往楚望台。陸軍測繪學堂全部學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庫的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左隊士兵起而響應。爾後,武昌城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起義,並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起義士兵推舉第八營左隊隊官兆麟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101010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標在中和門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進攻受挫。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誌,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

1010日夜,正在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學習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六弟何貫中(同盟會員),第一時間得知起義發生的情況,立即將同寢室的李濟深等同學組織起來,潛出校外,將清軍南下的唯一大動脈漕河鐵橋炸毀。漕河鐵橋被炸,清軍南下鎮壓起義運動的行程被耽擱,這不僅極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義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其更大的意義在於,這為革命黨人在全國範圍舉事贏得了充裕的時間。

民國西施

起義軍攻總督轅門湖廣總督瑞澂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而瑞澂的漢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黨,死勸瑞澂離府,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鎮壓。瑞澂一離轅門,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辛亥革命之後,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見,被稱為「民國西施」。[2]

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占領了鎮司令部。湖北軍隊提督張彪在水師統領陳得龍帶兵保護下由文昌門退出武昌。

1011日凌晨130分,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1011,駐防漢陽兵工廠等處的士兵祝制六玉珍起義,占領漢陽1012日漢口光復。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起義響應。

1012日,起義軍發布了《宣布滿清政府罪檄》、《布告全國電》、《電告漢族同胞之為滿洲將士者》、《布告海人士電》、《致滿清政府電》等,在這些文告中露了清政府鎮壓人民,行同虎狼,厘金雜,搜括民膏等八大罪。起義軍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用帝紀元,宣統三年改爲帝紀元4609年。軍政府建立參謀部、軍務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諮議局大樓為公地,以十八星旗為軍旗。為維護和發展工商業,軍政府還發布了安民和免等公告,抨擊清朝苛政,豁免惡。宣布除鹽、酒、煙、糖、土膏各捐外,所有統捐局一律永遠裁撒;除海關外,所有,一律永遠裁撤。

起義爆發時,黎元洪新軍21混成協統領,在武漢地區清軍中地位僅次於最高領導人張彪。早在起義前,革命黨人部便有推舉黎元洪為都督的建議。1011日晨,革命黨的蔡濟民王文錦等在一帶找到黎元洪的時候,他正在其參謀劉文吉隱匿不出。據朱樹烈194510月所記《回憶辛亥首義》載,向黎從容正色而言日:『黎老師在此,我等偵察確實,毋庸諱言,我等皆公之學生,今日舉動,實我公平日教育之所致,對我公無殘害之理,請公速出,主持大計,不要畏懼,不必懷疑。』



黎聞之始出。有徐君壽林已將黎平日所乘棕色馬拉來,不待回答,即擁黎上馬。先到楚望台,臨時指揮兆麟向黎報告雲滿督及統制張彪,業經義軍走,督署已焚,各重要機關均有兵占領,嗣後領導主持,非公莫屬。黎云:『汝輩事太鬧大了』。連不已,大擁黎至馬場諮議局……

馬場,下馬進諮議局,黎身穿灰色長夾袍,皮馬靴,赤面黑須,神色莊嚴。

黎元洪在起義前後的立場是不贊成革命的。被推舉為都督後,他仍十分猶豫,提出都督當為剛出獄的革命黨人劉仲文胡瑛擔任。此語一出,一時起義軍部謠言四起,甚至謠傳黎元洪自殺。直到黎元洪為了制止起義軍方面的顧忠偉殘殺滿人的行為而傳出一道口令稱「忽得濫殺旗人,革命黨是文明的,顧某如此胡鬧,是野蠻行為,余不取也」,關於黎食自殺的傳聞才告平息。此後,在都督府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由於黎元洪態度消極,朱樹烈以舉刀自殺相逼,黎元洪方才鄭重表示

黎元洪起立云:朱君樹烈,今夜舉動,是義勇,不是粗暴,言論是正大,不是噪安,元洪極端贊成,極端欽佩。並在會議席上表示:『凡經元洪劃諾判行者,決心負責理,完成革命大業,從此次會議起,嗣後不但與諸君同生,並與諸君共死,如食其言,元洪非我漢族子孫也!

 

陽夏保衛戰

19111010日武昌起義震驚了朝廷,清政府迅速作出反應。1012日,清政府撤銷瑞澂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停止永平(今河北盧龍縣)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制;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14日,清政府編組一,二、三軍,以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混成第三協、十一協為第一軍,蔭昌為軍統(也稱總統);以陸軍第五鎮為第二軍,馮國璋為軍統;以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為第三軍,載濤為軍統。三軍迅速向漢口附近集結。

面對這一形勢,湖北軍政府於1015日決定首先掃蕩漢口敵軍,然後向北推進,以阻止清軍南下。從1018日出戰漢口,到1127日漢陽失陷,前後戰鬥42天,史稱「陽夏戰爭」、「陽夏保衛戰」、或漢口、漢陽保衛戰(漢口舊稱夏口,陽、夏分指漢陽和漢口)。

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後獨立。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清朝。故陽夏保衛戰對於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義。

漢陽失陷後,退到武昌,起義軍政府即召開軍事會議,黎元洪主持。認為漢口漢陽已失,武昌難以固守,主張率領鄂湘兩軍轉移攻取金陵的主張被多數人反對,參謀范騰霄:「漢陽既已不守,武昌又擬放棄,試問還有什麼能力可以攻取金陵,如果湘鄂兩軍尚可用,則武昌當然可守。」范一席話使大家熱烈鼓掌,會議決定死守。會議結束後,興偕李書誠湯化龍胡瑞霖陳登山等乘船東去。

總結

武昌起義的成功發動,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即中華民國,是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陳若曦《晶晶的生日》